团队成立背景
“双碳”战略目标是“十四五”期间重要的国家战略,随着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发布,各行业及地方相继出台“双碳”行动方案,标志着我国告别高资源投入模式,转向以技术进步、创新驱动和制度改革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全面现代化的新发展模式。山西省高度重视双碳治理,作为能源革命的排头兵,能源互联网建设是山西能源革命的关键制程技术,是山西省委、省政府推进国家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深入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山西行动的一项重大任务。
山西省能源互联网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推进能源数据要素配置模式探索,建立健全安全高效的能源数据治理体系,建立能源数据流通机制的重要机会,在能源互联网的规划建设下,能源大数据正从封闭管理走向开放应用,作为社会基础生产要素的战略价值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未来,煤、电、气、热、水等能源领域数据资源的打通、汇聚、处理并形成数据资产库,将为开展能源大数据在能耗双控、多能互补、电力交易、碳流分析、能碳交易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提供一个创业创新平台,也为激活能源数据潜在价值,用数智驱动“双碳”行动的高效推进,为山西省打造全国能源互联网标杆奠定关键基础。
中心负责人王庆生,近年来带领的团队重点在智慧城市与数字能源产品打造落地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产品技术4次入选工信部大数据试点示范项目,累计知识产权、行业标准150余项。智慧城市业务覆盖5省10个城市,打造了全国“中等智能城市”标杆。大数据与安全产品技术服务政企客户超过2000家,在全国5个省份设立13家分子公司及办事机构。
近三年主要转化的产品5项:
“煤炭运销无人值守系统” 入选工信部典型应用场景案例名单;
“区域电网大数据融合应用系统”获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二等奖;
“中等城市大脑数字中台产品”入选工信部大数据试点示范项目;
“网络安全运营数字化平台”获工信部大数据安全试点示范项目;
“智慧基层治理平台”入选2022年晋阳湖·数字经济发展峰会年度优秀成果。
作为与清华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渊源深厚,合作紧密的科技产业型团队、作为具备城市级智慧大脑标杆打造能力的团队、也作为长期服务于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团队。我们希望在双碳与能源互联网的趋势与产业发展上创造更大的价值。为此,基于自身的技术能力优势,结合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成立大数据融合智能与安全研究中心,积极拥抱能源互联网的前沿技术与产业落地。
团队对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的推动作用
大数据为能源行业的创新与变革带来了新发展动力,为加速能源系统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技术支撑。构建智慧能源生态系统是我国能源行业的发展趋势,大数据技术体系成为解决当前智慧能源发展面临问题的关键抓手。团队基于多年的智慧城市建设以及数字智能技术的研究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大数据治理经验,可以通过数据技术,对区域内海量能源数据进行采集、计算、存储、加工,同时统一标准和口径,并对外提供敏捷数据服务。首先采集与引入全能源主体、全业务、多终端、多形态的数据,经过数据计算与处理,通过数据指标结构化、规范化的方式实现指标口径的统一,存储到各类数据库、数据仓库或数据湖中,以实现能源数据资产化管理。向上为能源智能应用提供各类数据服务,面向业务构建统一的数据服务接口与数据查询逻辑,提供数据的分析与展示,形成以业务核心对象为中心的连接和标签体系,深度萃取数据价值。能源大数据对于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
团队介绍
能源大数据融合智能与安全团队是与清华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渊源深厚、合作紧密的科技产业型团队,作为具备城市级智慧大脑标杆打造能力的团队,长期服务于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在20多年的数字化领域的研究、项目服务与产品打造过程中,以数智技术创新驱动,先后为全国2000余家企业落地能源业务与数字化转型实践,参与全国5个省,10个市的城市大脑建设,累计汇集融合数据超过百亿条。团队成员主持承担国家部委项目20余项,省重点科研与成果转化项目30余项,先后获省部(含军工)级科技进步、科技成果奖20余项,国内外发表高水平论文百余篇、专利等知识产权百余项。
团队积累实用化成果丰硕,能源大数据融合智能与安全技术,可为能源互联网提供从数据的“采挖掘”到数据资产的各种业务化、智能化场景落地应用提供高效的支撑和安全防护。同时,团队已培养一批具备前沿科学与学科交叉基础研究能力的硕博研究生及青年研究人员,为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积累了宝贵的人才资源。
团队负责人
王庆生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毕业,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产业学者,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山西省杰出软件人才。长期从事大数据融合创新,信息安全、智能城市与数字经济方面的研究与成果推广工作。先后主持国家部委科研与成果示范项目8项,省科技攻关与成果转化项目20项,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科技成果奖6项。
团队主要成员
邱鹏飞(太原理工)、王程 (复旦大学) 、陈永乐(中科院)、耿海军 (清华大学) 等,现有人员29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13人,博士11人。
1.邱鹏飞
主持开发了综合能耗数智管理系统,应用大数据融合与智能知识库技术,实现了能耗管理看得见、看得清、会思考、可控制的闭环。
2.王程
主持开发基于云-边-端一体化、面向能源企业的电力交易智能决策系统,解决电力交易中公有数据、集团公共数据与场站生产运营业务的高效协同。
3.耿海军
研究构建了能源数据智能融合知识库,包括知识库系统架构,知识库系统求解与解释模型、能耗数据知识库计算模型、面向空压机系统负载均衡与供需平衡的模型与控制技术。
4.陈永乐
研究设计了能源数据融合底座的安全机制与技术策略、为能源数据从采集、传输、处理、存储、协同共享、应用过程的设立“主动防护盾”。
一、能源大数据融合技术
将电力数据、政府宏观数据、企业私有能源数据及其他数据,按照“盘-规-治-用”的数据管理思路,对所汇聚的数据资源按行业和主题域进行归类、再加工、分割、融合、再组织,最终形成可供利用的数据资源服务或者产品,为未来新型能源体系下的多样化的场景应用提供充沛的数据供给。
二、能源大数据安全融合技术
以信创(PKS)为基座,融合信创云、数字平台、数据安全等资源,为各类应用提供安全可靠可信的云数安融合一体化平台。
三、能源大数据智能融合技术:
1、能源管理专家知识库
通过融合专家经验、行业标准、计算规则形成知识库,解决企业、政府在能源业务管理方面的匹配解释与指标评价问题,使能源管理做到看得见、看得清、看得懂、有指标。
2、电力交易智能决策
面向电力市场化交易场景,针对发电企业、售电企业和批发用户在电力交易过程中的痛点问题,以自动化、智能化为手段,为交易员提供实时的、可量化的交易决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