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环境下零碳综合能源系统及其他极地供电
科技成果 > 能量层 > 极地环境下零碳综合能源系统及其他极地供电新技术
技术简介
创新技术
技术简介
针对极地大型科考站和野外台站的用电需求,开发“风-光-氢-储-荷”综合能源供能系统,攻克了电解水制氢在风光波动下适应性低、燃料电池冷启动难、低温工作特性差的难题,横向实现 风-光-储-氢-柴多能互补、纵向 实现 源-网-荷-储协同 ,依托极地 风光清洁零碳能源 ,实现 电化学储能(短)及氢能(长)储能互补和柴油备用。
项目成果依托中国南极科考站,为全球在极地大规模开展新能源应用做出中国示范。
极地科考站“风-光-氢-储-柴”综合功能系统示意图
创新技术
创新技术1
项目基于“多级协调,逐级细化,闭环控制”的思想,开发了极地环境下“风-光-储”+“氢燃料电池”耦合发电“源-荷”综合互补发电系统,建立风-光-储-氢微电网两阶段能量管理框架,解决了极地恶劣环境下零碳能源的安全性和高效性的重大难题。
PEM制氢装置箱体
PEM燃料电池
极地单兵电源
极地风机
储氢罐
极地球型风机
创新技术2
项目针对极地极端环境下野外”单兵“科考装备的供电技术,设计了适于极地环境的“波浪能发电”、“温差发电”、“海流发电+光伏+蓄电池”的供电装置及其系统,解决了野外设备在极夜无风环境下的供能需求。
北极海冰光伏浮标
极地“光伏+蓄电池”浮标
波浪发电集成测试装置
波浪发电试验
极地温差发电示意图
极地海流发电示意图
创新技术3
建立极端环境下(低温-70℃、极昼极夜、极强风力)零碳、稳定、高效的“风-光-氢-储-荷”南极真实极端环境下的实证平台。
极地极端环境实证平台实验室
极地极端环境实证平台内部装置图
极地极端环境实证平台混合储能系统
友情链接
地址: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学府产业园东融街 6号中博信息产业园B栋
邮编:030000 邮箱:sxeiri@163.com
版权所有:山西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晋公网安备 14019202000975号